Home

6

在16個國家擁有專利

10

全球榮耀

25+

服務國家

10M

活躍用戶

最新消息

掌握資安趨勢,成就競爭力基石

Feature One

零信任網路存取零信任網路存取零信任網路存取零信任網路存取零信任網路存取零信任網路存取

Feature Two

零信任網路存取零信任網路存取零信任網路存取零信任網路存取零信任網路存取零信任網路存取

Feature Three

零信任網路存取零信任網路存取零信任網路存取零信任網路存取零信任網路存取零信任網路存取

740萬筆精品客戶資料外洩!Gucci、Balenciaga、Alexander McQueen 成駭客新獵物

近期,Kering 集團(旗下擁有 Gucci、Balenciaga、Alexander McQueen 等知名品牌)驚傳重大資安事件。駭客組織 ShinyHunters 竊取了 740 萬筆客戶資料,內容不僅包含個資,還揭露了消費金額紀錄,讓許多高端客戶暴露於極高的詐騙與社交工程風險之中。 Gucci、Balenciaga、Alexander McQueen 客戶資料外洩事件回顧 根據 BBC 報導,Kering 集團在 2025 年 4 月遭到未經授權的系統入侵,但直到 6 月才偵測到異常。犯案者是臭名昭著的駭客組織 ShinyHunters,該組織過去已多次鎖定國際大企業,並將被竊數據在暗網販售牟利。 這次外洩的資料範圍包括: 姓名 電子郵件地址 手機號碼 住址 出生日期 消費紀錄與金額 Kering 表示,外洩資訊未涉及信用卡號和銀行帳戶等敏感金融數據。然而,即便如此,這批資訊仍足以被駭客用於社交工程攻擊,特別是針對高消費紀錄的客戶。 Alexander McQueen、Gucci 與 Balenciaga 個資外洩為何特別嚴重? 與一般的帳號密碼外洩事件相比,本次精品客戶資料外洩的嚴重性在於同時揭露了「身份資訊」與「財務行為」。 身份資訊(如姓名、住址、電話)足以讓駭客假冒品牌客服或銀行專員,發送釣魚郵件與詐騙簡訊。 消費紀錄 更凸顯客戶的高端消費能力,成為詐騙集團挑選目標的最佳依據。 外洩名單中部分顧客的年度消費金額高達 10,000 美金,甚至有少量客戶年度消費金額達到 30,000 至 86,000 美金,對駭客而言,這些人是最具「投資價值」的潛在受害者。 換言之,這次 Gucci、Balenciaga、Alexander McQueen 資料外洩不只是單純的「密碼被盜」,而是讓客戶的「身分 + 金流」完整暴露,攻擊者可以藉此設計更精準的詐騙話術。 Gucci、Balenciaga、Alexander McQueen 資料外洩凸顯的三大問題   1. 偵測延遲:外洩事件發生與發現時間落差過大 Kering 在 4 月遭駭,但直到 6 月才被發現,這代表其監控與異常行為偵測不足。 在零信任架構下,企業應該能即時察覺不尋常的登入與存取行為。 若缺乏及時反應,駭客往往有數週甚至數月的「黃金時間」可以橫向移動,竊取更多數據。 👉 對企業的啟示:光有

進一步了解

SSO vs MFA vs 密碼管理器:企業如何選擇最安全的員工登入方案?

在現今社會,帳號與身分驗證已經成為企業資安防護的第一道關卡。根據 DemandSage 與 Secureframe 的研究,約 81% 的企業資安事件來自弱密碼或被盜密碼。這意味著,一旦帳號安全被攻破,企業的客戶資料、財務資訊甚至機密技術都可能瞬間外洩。 過去,企業大多依賴「帳號 + 密碼」作為主要防護手段,但隨著 密碼洩漏事件頻傳、員工弱密碼習慣普遍、駭客工具不斷進化,傳統密碼已經無法滿足現代資安需求。這時候,三種常被討論的解決方案逐漸浮上檯面: 密碼管理器(Password Manager) 單一登入(SSO, Single Sign-On) 多因素驗證(MFA, Multi-Factor Authentication) 這三者都與「帳號安全」息息相關,但功能定位與適用情境卻大不相同。對於企業來說,該怎麼選擇?是應該全部導入,還是依需求取捨?本文將深入分析三者的特色,幫助企業找到最適合的資安防護策略。 帳號安全的挑戰:為什麼光靠密碼已經不夠 密碼曾經是資訊安全的基石,但如今它反而成為最脆弱的一環。原因包括: 1. 弱密碼與重複使用 根據 NordPass 的調查,全球最常用的密碼仍然是「123456」等連續數字、「password」這類極易破解的組合。許多員工為了方便,甚至 94% 的密碼都曾在兩個以上帳號被重複使用,等於一把鑰匙打開了所有門。 2. 釣魚攻擊與社交工程 即使員工設定了複雜密碼,也可能因為點擊釣魚郵件、輸入假網站而將帳號拱手讓人。駭客不需要強力破解,只要一封設計精良的郵件,就能誘使員工交出密碼。 3. 大規模資料外洩 近年來,知名企業如 Yahoo、LinkedIn、Adobe 都發生過帳號資料庫外洩事件,根據《New York Post》報導,僅 2024–2025 年間,就有 190 億筆真實密碼被洩露。這些外洩的帳號密碼會被公開販售在暗網,讓駭客更容易進行撞庫攻擊,也就是駭客運用其中一個網站外洩的帳號、密碼,逐一在許多不同網站平台,以同一組帳密登入。 4. 密碼管理的隱性成本 從 IT 部門的角度來看,員工忘記密碼、需要重設,其實是極高的隱藏成本,不僅耗費時間,也拖慢了工作效率。 什麼是單一登入(SSO, Single Sign-On)? 1. 定義與運作方式 單一登入(SSO)是一種身分驗證機制,讓使用者只需登入一次,就能訪問多個應用程式

進一步了解

2025 Keypasco Summit 即將登場! 現正報名中

❝不可忽視的資安新格局!❞ 隨著數位浪潮席捲全球,臺灣正處於產業轉型的關鍵交叉口。在人工智慧與數位經濟迅猛發展的時代,「資安」早已超越技術層面,躍升為國安、經濟、社會穩定的戰略核心。當前,企業導入「零信任架構」(Zero Trust),已不再是選項,而是提升營運韌性與國際競爭力的必要行動。 市場數據顯示,全球MFA市場正以爆發性速度擴增,預計到2028年規模將突破348億美元。面對變化莫測的威脅環境,企業治理評鑑逐漸將「資安韌性」作為衡量永續經營的核心指標。缺乏多因素認證的企業,未來恐將面臨合規風險與競爭力斷層。Keypasco 以其跨國專利、整合零信任架構的雙階段認證技術與智慧風險引擎,已成多國政府及金融機構搶先部署的資安支柱。 【2025 零信任打造企業資安韌性新未來】Keypasco Summit 直面新時代資安挑戰, 聚焦「零信任架構」協助企業抵禦日益複雜的資安威脅。 率先部署 ,領先合規,讓資安成為企業韌性的最佳護盾! 日期: 2024/09/24(三) 時間: 13:30-16:30 (13:00報到入場) 地點: W Taipei 風尚廳1 (台北市信義區忠孝東路五段10號8F) 👉席次有限 即刻報名👈

進一步了解

Google 25億 Gmail 外洩延伸出大量詐騙?事件懶人包與自保指南

近期媒體瘋傳Gmail有25億筆資料外洩,甚至有人收到電話和郵件稱密碼已經遭到外洩,建議更換密碼的訊息。若您收到這樣的訊息請務必小心,這有可能是假冒的詐騙集團,以下文章將告訴你詳細情況、真正的事件始末以及自保的作法。 一、Gmail 資料外洩最新狀況 最近各大媒體瘋傳「Google 警告 25 億 Gmail 使用者」與「2.5B Gmail 外洩」的標題,但Google 已出面澄清:不是所有 Gmail 都被要求重設密碼,也沒有大規模 Gmail 密碼外洩;真正的事件是Google 的一個 Salesforce(CRM)資料庫遭入侵,外洩的是企業聯絡資訊與備註等較低敏感度資料,卻因此引發釣魚與假客服(vishing)詐騙激增。重點:風險在於詐騙,而不是你 Gmail 的密碼被整批偷走。 為什麼要小心? 因為詐騙集團手上握有「看起來很真」的企業聯絡清單與互動脈絡,更容易冒充 Google/IT 支援人員,讓你在電話或 Email 中自願交出一次性驗證碼、同意惡意 OAuth 權限,或關掉多重驗證。Google 自家的威脅情報也示警,攻擊者(ShinyHunters / UNC6040)正把語音釣魚與資料恐嚇當成主軸,甚至可能開資料外洩站放話施壓。 二、時間線與「到底外洩了什麼?」 2025/6 起:Google 威脅情報團隊揭露一波鎖定 Salesforce 客戶的語音釣魚(vishing)+ 社交工程攻擊,會誘導員工安裝被改造的 Salesforce 工具、竊走資料並進行勒索與橫向擴散。 2025/8:Google 證實自家一個 Salesforce 資料庫遭攻擊者取用,外洩範圍侷限在中小企業(SMB)客戶的基本商業聯絡資訊與內部備註(如公司名稱、聯絡方式等),非 Gmail 密碼或郵件內容。Google 隨即切斷存取並通知受影響對象。 2025/8 下旬~9 月:媒體以「25 億 Gmail 使用者」為標題擴大解讀,引發市場恐慌;Google 公開否認曾對全體 Gmail發布「改密碼」總動員,並再次強調主要風險是釣魚、冒名詐騙以及弱密碼攻擊。 三、為什麼你(一般用戶 / 上班族 / 管理員)還是要注意? 暴力破解密碼:若你還在使用弱強度的密碼(例如只有數字組合、電話號碼或是生日等個人資訊),那你的密碼還是很有可能被有心人士暴力破解。更令人擔心的是 Google

進一步了解

客戶案例

獲獎紀錄

立即優化您身分認證機制
企業資安防護再升級

Keypasco非常樂意與您分享更多我們的獨家技術與產品!請提出您的需求與目標,讓 Keypasco 提供最適合您的解決方案,成為您專屬的身分認證技術顧問!

如果您想問技術相關問題 請點我

與我聯絡